2021年4月7-8日,成都麓湖,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 举行颁奖盛典&人文城市论坛,位于中国境内的115个项目获得提名,26个项目进入最终评选,角逐五项大奖。都市实践参与的两个项目入围最终评选,其中“南头古城重生计划”项目同时入围两个子奖项——公共空间奖以及社区营造奖,“二合院”项目作为“白塔寺再生计划”的一部分入围城市创新奖。都市实践主持设计师孟岩、王辉出席活动。王辉是本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初审评委。4月7号,王辉应邀参加了“日常成都:公私之间”论坛,做了“从否定的辩证法理解日常生活批判”的演讲。

 

三联人文城市奖

△ ©三联人文城市奖

 

由《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首次发起主办的“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推动未来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为宗旨,根据人与场所、人与建筑、人与社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活力这五个维度上的关系,设置了——公共空间奖、建筑设计奖、社区营造奖、生态贡献奖以及城市创新奖五个子奖项。本届人文城市奖的主题为“重建联结”。在今年全球疫情背景下,来思考和回应社交隔离之后,如何回到人与人的交往和关联。

 

△ 孟岩和南头指挥部领导在4月7号颁奖现场 ©三联人文城市奖

 

△ 孟岩介绍 “南头古城重生计划” ©URBANUS

 

△ 4月7号,王辉在“日常成都:公私之间”论坛上演讲 ©三联人文城市奖

 

△ 王辉在4月7号颁奖现场 ©三联人文城市奖

 

 

南头古城重生计划

入围公共空间奖以及社区营造奖

△ 2017年南头古城十字街片区鸟瞰 ©URBANUS_摄影师张超

 

都市实践于2016年开始深圳南头古城的研究,2017年将第七届深圳/ 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与古城保护更新合体,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改造并策划多项展览及艺术事件,推动以“城村共生”为理念的城市改造策略,成功将隐身于深圳城市中心区却不为大众所知的南头古城摆在世人眼前。公众对于深圳城市认知,从40年追溯到1700年。

 

△ 2017深双主展场-南头古城鸟瞰 ©UABB_摄影师张超

 

都市对于南头更新的思路获得政府及业界的认可,而在2018年之后,政府紧张的任务计划和时间要求下,由开发商主导的新一轮改造再次陷入千篇一律的老路,2011年深圳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急于推出城市新面貌而在南头仿造清式一条街。在2018-2020这一轮改造中,上百栋建筑以单一的形式和面貌进行改造,移植品牌商业,而抛弃南头古城原建筑自有的面貌和所承载的数十载的建造材料、工艺、商业及生活的历史记忆,忽略自身特色和个性,瞬间改头换面美容成网红脸,这种简单快捷而结果雷同的做法,都市实践仍持批判性的态度。但我们希望南头古城在后续三分之二的改造中能够保持建筑自有的历史记忆。目前都市实践在南头古城中心报德广场正在施工的杂交楼正是这种城市更新策略的一个实践案例。

 

△ 由五座握手楼合体而成的南头古城杂交楼 2020年施工照片©URBANUS都市实践

 

此前,“南头古城重生计划”在2020年意大利权威设计杂志 THE PLAN 举办的 THE PLAN AWARD 中获特别项目大奖(建成),并且在2019年德国Bauwelt《建筑世界》携手WA《世界建筑》举办的“世界未来城市计划(IUPA)” 中获特别奖。

 

更多信息详见:

南头古城保护与更新 2017

 

白塔寺再生计划

入围城市创新奖

△ “二合院”鸟瞰图 摄影: 吕博

 

白塔寺东夹道72号院也属于“白塔寺再生计划”完成项目之一,它并不是个标准的合院,只有一房一院,大小相近。走进原来院子的第一眼感觉就是空间的单薄,院和房形影相吊;而今,第一眼看到改造后的效果却是空间的丰满,不仅仅和房内外一体了,上下也一体了。这个类型学的“转基因”在于“房”和“院”不再是实与虚的对立关系,而是被一个环形的几何构架整合为互联的一体,使整个场地变为了动态的一体:房也是院,院也是房,是为“二合”。

 

△ “二合院” 入口 摄影: 吕博

 

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新旧更迭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个设计一方面把一个原先破陋的平房修复回符合场所历史价值的标准制式老房,另一方面又以古建房为本体,无论植入怎样的当下设计手段,都更彰显传统古建有強大的包容能力,逾古弥新。

 

更多信息详见:

白塔寺二合院 2019